4月11日,三亚召开文明行风建设工作推进会,围绕“提升城市形象、优化发展环境、增进民生福祉”三大核心目标,系统部署文明行风建设攻坚任务。会议提出,要以营商环境优化、民生服务提质、基层治理增效为突破口,全方位打造与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相匹配的城市文明生态,助力三亚建设“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业热带滨海城市”。
成果与短板并存:文明行风建设进入深水区
会上通报了三亚近年来文明行风建设成效:
制度保障体系:构建“1+N”政策体系,出台旅游服务标准化细则、交通执法负面清单等30余项规范;
行业新风塑造:设立旅游“红黑榜”机制,曝光违规案例142起,评选“最美导游”“诚信商户”等典型152个;
民生服务升级: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覆盖率达98%,医疗急救“15分钟响应圈”基本建成。
但问题依然突出:
旅游服务痛点:海鲜餐饮宰客投诉同比上升12%,景区周边交通拥堵频发;
城市治理难点:共享单车乱停放、夜间噪音扰民等问题反复出现;
民生领域短板:部分窗口单位服务效率低,教育、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。
三大攻坚行动:从“治标”迈向“治本”
会议明确2024年重点任务,部署三大专项行动:
1. 营商环境“清风行动”
聚焦旅游市场:推行“明厨亮灶+价格透明”工程,试点海鲜消费“一码溯源”;
强化执法联动:建立文旅、市监、公安跨部门“快速响应专班”,30分钟内抵达投诉现场;
数字赋能监管:上线“三亚放心游”APP,整合消费评价、信用积分、智能预警功能。
2. 民生服务“暖心工程”
教育医疗优化:新建3所中小学、2家社区医院,推动优质资源向崖州湾、海棠湾延伸;
交通治理攻坚:新增智能停车位5000个,试点“分时禁行”缓解景区拥堵;
适老化改造:改造老旧小区无障碍设施120处,开通“助老服务专线”。
3. 基层治理“细胞激活计划”
网格化管理升级:将全市划分为890个微网格,配备“网格长+专业社工+志愿者”队伍;
社区议事创新:推广“居民说事亭”“线上议事厅”,全年解决物业纠纷、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超2000件;
文明素养提升:开展“百万市民学礼仪”活动,覆盖窗口单位、出租车司机、餐饮从业者等重点群体。
长效机制构建:让文明成为城市DNA
为确保工作实效,三亚将建立“四维保障体系”:
责任清单制:细化63项任务分解至38个部门,纳入年度绩效考核;
社会监督网:组建由人大代表、媒体、市民代表构成的“文明观察团”,定期发布评估报告;
数字治理平台:打通12345热线、城市大脑、执法系统数据,实现问题“发现-处置-反馈”闭环;
文化浸润工程:打造“天涯文明讲堂”“社区文明剧场”等品牌,培育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。
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,三亚正以文明行风建设为抓手,从“硬件升级”向“软实力锻造”深化。这场覆盖城市治理、产业发展、民生福祉的系统工程,不仅关乎自贸港门户形象,更考验着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智慧与担当。当文明成为三亚最鲜明的底色,“诗与远方”的理想之城将加速照进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