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5日,随着海口220千伏国兴变电站正式投运,海南电力设施发展史掀开新篇章。这座集供电保障、市民休闲、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复合型地标,不仅是全省首座开放式景观变电站,更开创了工业设施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的"海南模式"。
一、四大创新维度重构公共设施价值
1、科技可视化
全站采用智能巡检系统和数字化控制平台,通过透明观察窗实时展示主变压器等核心设备运行状态,让"神秘"的电力设施变得可感可知。配套AR科普展区,游客扫码即可观看电能输送的三维动画演示。
2、建筑艺术化
设计团队从海口骑楼中提取拱廊元素,将冰冷的变电设备包裹在镂空陶板幕墙内。立体绿化覆盖率达45%的景观坡台,与周边城市天际线形成和谐对话。
3、功能社会化
除保障主城区20万户居民用电外,2000平方米的环形广场承载着市民晨练、夜景打卡、周末市集等多元活动。集成部署的5G微基站与空气质量监测仪,使设施成为智慧城市神经末梢。
4、运营低碳化
光伏幕墙年发电量超4万千瓦时,配合雨水回收系统实现运营阶段近零碳排放。低噪音变压器将设备运行声响控制在45分贝以下,相当于轻声交谈的音量。
二、破解"邻避效应"的海南方案
该项目通过三大策略重塑公众认知:
空间渗透:拆除传统围墙,用阶梯式绿化替代防护栏,市民可自由穿行于设备区与非设备区;
文化浸润:每月首个周六设为"电力开放日",举办光影秀与科普讲座,累计已吸引1.2万人次参与;
效益共享:预留屋顶空间用于社区光伏电站,周边商户可享受低于市价10%的绿色电力套餐。
三、可复制的城市更新范式
据规划,未来三年海南将推广"国兴经验",在江东新区建设融合黎族图腾的潭连变电站,三亚布局钢琴造型的海岸变电站。这种"一站一景"的改造体系,正推动电力设施从城市"必要之恶"向"魅力资产"转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