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15日即将施行的《住房租赁条例》,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的行政法规,标志着租购并举住房制度进入法治化新阶段。该条例通过50项系统性条款,从房源安全、合同备案、资金监管到公共服务同权,全方位重构租赁市场秩序,为全国超2亿租房群体筑牢权益防线。
一、制度突破:三大核心保障机制
1、居住安全底线
明确禁止厨房、阳台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,要求房源符合建筑、消防等强制性标准,从源头杜绝“隔断房”“甲醛房”等隐患。
设区的市级政府需制定人均最低租住面积标准,北京、上海等地已配套专项整改措施。
2、租赁关系稳定化
推行实名签约与免费备案制度,承租人可单方办理备案,有效遏制“黑中介”乱象。
赋予承租人优先续租权,连续租住满一定期限可享公共服务同权,雄安新区已实现凭备案合同解决子女入学。
3、资金风险防控
住房租赁企业需设立资金监管账户,超3个月租金须纳入监管,防止“高进低出”暴雷风险。
租金年涨幅限制5%以上,调整周期不少于12个月,深圳等城市已将涨幅控制在3%以内。
二、实施影响:重塑市场生态
租购同权落地:北京、上海试点保障性租赁住房承租人享受户籍积分、医保等权益,杭州推行“以租换购”政策。
行业规范化:万科泊寓等头部企业市占率提升至28%,虚假房源、霸王条款等乱象将面临分级分类监管。
地方实践创新:苏州太仓通过国企收购存量房稳定租金,广州建立线上监管平台实现全流程管理。
三、租客行动指南
1、签约前:核验出租人产权证明,要求编制住房状况说明书;
2、履约中:主动备案合同,留存租金支付凭证;
3、维权时:通过住建部门信用评价系统投诉,或申请多部门联合执法。
该条例的施行,不仅为个体租客提供“避坑指南”,更通过制度设计推动房地产市场向“租购并举”转型,让“住有所居”真正成为可触及的民生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