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明确提出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、原拆原建,标志着我国城市更新进入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新阶段。该政策与同年5月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》形成联动,共同构建了从建筑改造到社区治理的完整政策体系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全链条提升住房品质,实现从好房子到好社区的递进式发展,最终形成宜居、韧性、智慧的现代化城市空间。
自主更新的实施路径
1、分类改造机制
对D级危房采取拆除重建,C级危房实施加固改造,历史建筑则需一屋一策保护性更新。
鼓励居民参与室内装修与节能改造,推广绿色建材与智能家居应用。
2、社区协同治理
通过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,建立居民-物业-政府三方协商平台。
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涵盖养老托育、便民商业等8类业态,形成15分钟生活圈。
3、土地与资金创新
允许存量建筑功能混合利用,简化土地用途转换程序。
探索居民众筹+政策性贷款+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融资模式。
政策实施的挑战与应对
文化保护与开发平衡:需建立历史建筑数字化档案库,避免大拆大建。
居民参与度提升:建议通过改造样板间体验、容积率奖励等激励措施提高积极性。
长期运营保障:需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,专项用于建筑维护与设施更新。
到2030年,随着城市体检与更新机制常态化,预计全国将完成21.9万个老旧小区改造,直接惠及超1亿居民。这一政策不仅改善居住条件,更通过职住平衡和产城融合,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。